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中心
企业动态

金钼股份矿山分公司张文:精检细修绽微光 平凡岗位展风采
|
来源:金钼集团|2025/5/14 15:17:00|作者:赵琪|人气:82

张文,金钼股份矿山分公司三区碎矿车间值班电工班副班长,2003年参加工作以来,扎根电气生产一线22年,爱岗敬业,通过不断刻苦钻研,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技术本领,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,成长为一名电气技术能手。在第二届“陕有色杯”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电工比赛中获得第3名,并荣获“陕西省机械冶金建材系统技术能手”和2024年“陕西省技术能手”称号。


苦练技能 精益求精的技术排头兵

张文对“积少成多,积沙成塔,积水成渊”的道理有着深入理解,从上班的第一天起他就告诉自己要好好工作,努力学习技能知识。工作之余,他翻阅电气方面的书籍,查阅运行设备及相关设备资料,研究电气线路图纸,是老师傅跟前的“提问达人”。通过不懈努力,他从刚开始什么都不懂的学徒工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。在工作中他总结出了“三多”原则,一是多干,技术水平是干出来的。二是多思,将日常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总结,不光知道是什么,还要知道为什么,怎么做。三是多问,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,就要向有经验的师傅、前辈虚心请教,不弄明白不罢休。张文头脑灵活,善于创新,工作中经常举一反三,从简单的事故处理中能够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,勇于提出改进意见。他积极参与实施各种小改小革和创新改造,这些成果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,还节约了成本,使自身和团队的技能得到有效提升。近年来,随着新设备、新工艺等的不断更新和应用,对电气设备设施维护和检修的要求越来越高,碎矿车间先后更新了变频器,应用了PLC(电气自动化控制柜)、触摸屏、软启动器、电动机保护器等新型装置。为了以最快的速度把这些新“伙伴”摸清摸透,把准它们的使用“脉络”,张文拿着图纸、说明书从外到内,弄清了每一根电路的出入,每一个按钮的作用。

创新改造 降本增效的革新能手

“万吨7号皮带的卸矿小车因滑线接触不良总有故障,控制开关距离设施远不方便操控,滑线长度较长易产生局部变形,集电器与滑线的连接需要改进……”这些是从张文随身携带的小本上看到的,他将发现的问题和自己的想法记录在随身携带的小本上,一有时间总是拿出小本子琢磨、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,找出解决方法。他提出了双滑刀的“妙想”,以局部改造的方式达到整体改进的效果。张文向身边的老师傅请教、向网络寻思路、向工友找协助,他画图纸、查资料、跑现场,反复研究,反复完善,通过不懈地努力,以张文名字命名的“张文母线滑刀”应运而生。“张文母线滑刀”,是将单滑刀改成双滑刀,在使用过程中双滑刀起到了分流作用,不仅使滑刀上的负荷减小,还能有效避免卸矿小车断电停车,便于工友及时发现各种异常现象。改造后大大减少了滑线及滑刀的故障频次,延长了滑线及滑刀的使用寿命,每年节约成本约8万元,同时也为万吨生产线正常生产和设备运转率提供了坚实保障。这项创新改造在金钼集团“第七届职工技能创新大赛”中获得命名奖。改造过程中,为了数据精准,张文用万用表校了近100根电线,每天干到晚上10点,晚班换班的工友都完成了交接班和日常巡检,张文还带着头灯,坐在地上测线路,不到3天时间他把所有控制线的来龙去脉都捋得清清楚楚,他说:“这下其他工友干活时就方便多了”。

薪火相传 技艺传承的接棒人

师带徒,传帮带是培养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。张文作为碎矿车间电气检修的骨干员工,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,在电气设备运维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。他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,在电气设备突发故障时能够迅速反应并采取应对措施,这些宝贵的经验,张文毫不吝啬地传授给了青工们。他先后带了3位徒弟,徒弟们说:“从师傅那里收获的宝贵经验让我受益匪浅。师傅常说,工作中困难肯定不少,但只要我们努力动脑子、想办法,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,把工作做好。今后,我也会努力把工作干出色,干精彩”。张文以实际行动证明平凡岗位亦能书写不凡精彩!“站好每一班岗,做好每一件事,扎根基层,做一个爱岗敬业的好员工”,这是张文对劳动精神最直接、最简单的诠释,也是他践行劳动精神的行为准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