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中心
企业动态

榆林新材料集团煤业公司“五个不平衡”“五个不充分”问题深度检视与攻坚路径综述
|
来源:榆林新材料|2025/8/29 16:44:00|作者:宋奔|人气:26

为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,在公司形成“对着具体问题抓破解、对着标志性任务抓落地”的务实氛围,以“硬核”作风助力榆林新材料集团高质量转型升级,公司微信公众号特开设“改进提升”专栏,专题报道各单位破解工作中存在的“五个不平衡”思维惯性问题和“五个不充分”工作质量问题的有效做法和典型经验。

煤业公司

近期,榆林新材料集团煤业公司深入学习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关于着力破解“五个不平衡”思维惯性与“五个不充分”工作质量问题工作提示,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视。通过深刻领会文件精神,坚持问题导向、刀刃向内,对自身业务范围内存在的突出问题精准把脉,深入剖析问题根源,并制定了详细的整改措施。

直面五个不平衡破除思维惯性的重重壁垒

生产型思维”固化,市场响应迟滞。部分单位和干部仍沉浸于“出煤即效益”的传统观念,对生产计划的关注远高于对产销储动态平衡、产品结构、价格波动和客户满意度的研判。表现为原煤入洗率、精煤产率、高附加值产品占比等指标优化调整及时性不强,未能将生产优势高效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益。“运行型思维”主导,效益导向不足。确保设备正常运转、矿井平稳生产、产量达标,但对全成本管控、综合工效等关键效益指标分析不深、落实不足,思想上仍固化于原煤开采,对煤炭深加工,产品多元化了解不充分,延链补链强链还需进一步加强。“建设型思维”优先,运营谋划滞后。在项目建设阶段,侧重于工期、投资控制,但对项目投产后的市场前景、盈利模式、运营成本、改造创新、人才储备等论证不足,同步落实不力,节能、减排、提效还需进一步加强。

检视五个不充分补齐工作质量的明显短板

重点任务攻坚力不足。抓重点任务缺乏钉钉子精神和一抓到底的狠劲。有的干部对任务背后的逻辑、资源需求、风险挑战研判不清,工作力度停留在表面。风险防控实效性不足,“全面达标达效”质量欠缺,风险预判性和管控有待提升。运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和国家大政方针,指导实践、推动工作的转化能力不足。

聚力攻坚:系统谋划务实可行的破局之策

煤业公司坚持标本兼治,综合施策,以“硬核”举措推动思维破冰、行动突围、质效提升。

强化思想引领,彻底根除思维痼疾。将破除“五个不平衡”问题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、干部培训、“三会一课”核心内容,开展大讨论、大辨析,旗帜鲜明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。

深化对标整改,实施精准靶向治理。要求各单位针对自身业务查摆出的问题和表现,通过制度的废改立,从根本上治理。严格对照“五个不平衡”“五个不充分”,建立详实的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,实行“挂账销号”。穿透梳理关键业务流程,识别断点、堵点、风险点。基于诊断结果,制定“一企一策”“一事一策”的整改方案,确保措施可操作、可验证、可考核。

聚焦标志任务,提升战略执行效能。聚焦安全平稳生产治理提升、智能化建设项目提升、绿色低碳转型提升等重点工作,由公司领导班子牵头负责,实行“一把手”负责制,确保每一项任务都有清晰的时间表、路线图、责任链。聚焦市场开拓、战新产品研发、产业项目落地、产创融合、矿产资源整合等关键领域,力争短期内实现突破性进展,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提升。

锤炼过硬作风,激励担当主动作为。推进作风能力“双提升”,大力整治“庸懒散拖”“等靠要看”等不良风气。推行“一线工作法”,领导干部带头深入井下、车间、市场,解决实际问题。对重点工作、难题破解实行全过程跟踪问效,确保定下的事情按期完成,承诺的事项坚决兑现。

筑牢合规体系,夯实稳健发展根基。强化全面风险管理,加强经营、法律、合规、债务等风险监测预警处置。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,管好阵地、把好导向。对审计、巡视巡察等反馈问题,深挖根源,彻底整改,形成长效机制。

提升专业素养,锻造适配人才队伍。实施干部能力提升计划,围绕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开展精准培训。优化人才引进、培养、使用机制,打造一支懂经营、会管理、擅创新、守底线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。营造主动学习、深入研究、学以致用的浓厚氛围,克服“本领恐慌”,真正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能力。

榆林新材料集团煤业公司将以破除“五个不平衡”与“五个不充分”问题为契机,全力补齐工作短板,实现作风能力双提升,有效驱动高质量发展,为榆林新材料集团高质量转型升级贡献坚实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