职工文苑
当前位置:专题首页 > 职工文苑
我眼里的地质队
来源: 地矿集团、黄金集团     2025/6/23 8:56:00 作者 : 张铂滟   人气: 3

当我怀揣着对地质学的热忱与初入职场的忐忑踏入地矿集团713总队公司时,参与的“山阳县夏家店金矿西部资源验证核实”项目组便成了我人生新起点。

初来乍到,心里常悬着种种忧虑:怕安排的事办不好,怕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不能相结合,怕自己思想不够灵活、手脚不够勤快……然而,现实却如同一块被擦拭干净的矿石,向我展露出地质队最本真的光芒。那光芒,是严苛地质图景中流淌的温情。

党勘峰(左一)在坑道内指导张铂滟辨认钒矿层

项目组里,对我影响最深的是我的师父——高级工程师党勘峰。他说话像岩芯一样直率,做事却如地下水般细致入微。记得有一次下矿井,幽深巷道中竖立着冰冷且布满锈迹的支护架,滴滴答答的水声在井下的环境中显得格外清脆。我心中有些忐忑,师父走在前头,矿灯照亮他沉稳的背影,他低声嘱咐:“我先走,你跟着我的脚印,咱俩得隔段距离。”他手把手教我辨认矿脉走向,何为穿脉、何为沿脉,课本上的“死”知识“活”在眼前。

师父不仅在工作中传授技能,也在生活中予以我无微不至的关照,扮演着亦师亦友的角色。他的教导如磐石般稳固,让我明白技术是骨,而那份关怀则是血肉,共同撑起一个地质人的脊梁。

项目组更是一个温暖的熔炉。大家坦诚相待,彼此信任,工作如齿轮般默契咬合。一次和师兄杨泽男野外采样,途中遇到一个陡坡,由于我野外经验不足,过坡时稍显吃力。师兄走在前面,用地质锤凿出脚窝。这些细微的关照,让艰苦的勘探之路有了温度与回甘。

地质人的足迹,常烙刻于群山深锁的褶皱里,可我们的生活却从未感到枯燥。下午吃完饭,我可以和师父、师兄们打球或散步。途中,我们常会讨论白天工作中遇到的疑惑,各抒己见,智慧的火花在交流中迸发。偶尔聊起趣事,我们的笑声如路边溪流般清越,驱散了山野的寂寥。师父常说:“交流是成本最低、最有效的方式。”在项目组,大家都是有想法就表达,从不藏着掖着。这种信任与互助,让项目组成为一座移动的堡垒,抵御着风雨,滋养着人心。

回望这段时光,地质队在我眼中早已不是冰冷的勘探机器,它更像一个由责任与温情共同熔铸的大家庭。岩石般坚韧的品格下,流淌着地下水般清澈的人间暖流。在方解石脉的枝状蔓延,或是石英晶簇的璀璨阵列中,我不仅粗略读懂了地球的密码,更触摸到了人与人之间最质朴的信任与关怀。

这方山野间,我们以脚步丈量大地,以真心守望彼此。原来,最珍贵的矿藏并非只是深埋地底,它更是在风雨同舟的野外一线、在矿灯映照的信任与关怀里、在师父粗糙手掌传递的温度中熠熠生辉。

虽然刚入职,但地矿集团713地质队公司所给予的关怀,诠释出地质人的质朴,让我感到了家的温暖。人无精神则不立,国无精神则不强。我将传承地质“三光荣”“四特别”精神,以团结拼搏、求实奉献的西北地勘精神要求自我,不忘地质人的初心,为地矿集团这个大家庭贡献自己的力量。